盤點疫情防控中的黑科技:熱成像測溫技術
隨著返程高峰的到來,如何有效防控疫情“返程傳播”成為重中之重。近日,福州火車站啟用了熱成像測溫技術,讓過往旅客在進出車站的同時,更快地完成體溫檢測。“速度變快了,效率更高”。福州火車站的安保人員這樣評價到。
2003年“非典”時期,測體溫的工具,人們常用的是體溫計。在當時,額溫槍的出現,還是一件新鮮事兒,人們被人舉著“手a槍”測額頭體溫,尚還不太習慣。而現在,車站、機場,都開始啟用紅外熱成像線測溫儀,幾秒鐘即可顯示結果,一旦有超出標準體溫者,測溫儀就會報警。這究竟是怎樣一種黑科技呢?
人體測溫“技術勞模”
物體在自然情況下會對外輻射紅外線,與我們日常見到的可見光的波長不同。可見光為我們呈現了眼睛能看到的世界,而紅外線呈現的是我們看不到的溫度的世界。
紅外測溫設備,能感應到我們看不見的紅外線,把溫度轉換成數字和圖像。額溫槍和紅外熱成像設備都是紅外測溫的方式,但又有很大的區別。
圖:三種測溫方式對比
由上圖可見,相比于水a銀溫度計和額溫槍,紅外熱成像測溫的兩大優勢為“高效”和“安全距離測溫”。
同為紅外測溫設備,為什么紅外熱成像產品要比額溫槍高效?
簡單來講,額溫槍、耳溫槍等感知的是一個“點”的溫度,而紅外熱成像設備感知的是由成千上萬個點組成的“面”。
前者就像是單兵作戰,后者則像是一個龐大軍隊,使用一臺紅外熱像儀相當于同時使用成千上萬臺額溫槍。舉例來說,一臺分辨率為160×120的熱像儀,一次能讀取19200個點的溫度,相當于一萬多個額溫槍在同時工作。
另一方面,紅外熱像儀是對于“面”的測溫,能夠做到在更遠距離處精確測量物體的溫度。而在這一點上,感知“點”的溫度的額溫槍卻會受到限制。根據光學原理,測量距離增大,就擴大了準確檢測的目標面積(如下圖),得出的溫度值會受到影響。這就限制了額溫槍精確測溫的距離,僅為1到3厘米左右。
由此可見,疫情當前,紅外熱成像測溫滿足了快速、大面積安全排查的需要,是名副其實的“技術勞模”。同時又是一種遠距離、不打擾的方式,被檢測人員無需停留等候,值守人員也與被測人群保持著較為安全的距離,有效地減少感染風險。
既然如此高效安全,采集到的體溫是否可以用于醫學指標呢?值得注意的是,紅外熱成像并不是精確的醫學測溫儀器,它主要是用來在人群中快速地選定一些體溫異常者,然后再配合醫療手段的體溫計復測,確保不遺漏發熱人員。
熱成像企業的疫情阻擊戰
疫情爆發后,國內紅外熱成像技術核心企業在春節期間就加班加點,各自發揮所長,竭力馳援防疫一線。
在緊急需求下,自主研發能力企業的優勢凸顯。“我們在兩年多以前就已經布局紅外熱成像人體測溫產品,通過產品和算法的經驗積累,已經衍生出多種產品形態,比如疫情人體測溫設備、測溫閘機、非接觸式多人測溫設備等。
同樣掌握核心紅外技術的還有高德紅外等專注紅外領域的企業。高德紅外的體溫快速篩查系統,核心器件不受制于人,使得高德紅外能在疫情爆發的初期就能積極響應,在武漢天河機場、武漢三大火車站、重點醫院和政府機構等單位安裝了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
目前,包括立世威爾品牌在內的核心企業已推出針對各種場合的體溫篩查方案,包括針對已建人員通道場景臨時布控體溫篩查、利舊改造體溫篩查、新建人員通道體溫篩查等形式。除了保障精度和圖像質量,經濟性和簡單靈活的應用也是不可忽視的要求。對于十分緊急的情況,立世威爾品牌疫情人體測溫設備等企業甚至提供了極簡方案,只需要給設備多加一個三腳架,即可完成系統的建設。
疫情已進入攻堅期,這些科技企業在快速響應的背后,也一直在努力克服著開工時間、備料、運送等諸多困難,在技術防控的戰場上沖鋒陷陣。返工高峰即將到來,在這些企業的努力下,全國將有更多場所、更多地區能夠受益于這種高效的熱成像測溫技術,為疫情阻擊戰貢獻科技的力量。